查看: 12031|回复: 18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资料】关于桑尼娅的角(应该是容克-88G的天线)再补充二战机载雷达发展和HE-219的详细资料(看3楼)

39

主题

168

存在感

92

活跃日
喵~离线 片羽の妖精
 5 

SOS团二星级★★

发帖: 1314
SOS币: 3606
注册: 2008-01-19
访问: 2012-09-21

楼主
发表于 2008/08/08 | 编辑

猜你喜欢: 桑尼娅, ju-88g, 百事维动力


看完了第6集了
本人挺萌桑尼娅的
桑尼娅的应该是德国容克—88G
Ju-88G:

研制国家:德国,名称:[暂缺]

一、概述:
Ju-88G是一种大型夜间战斗机,是从Ju-88轰炸机上发展而来,总共生产了2800架。
Ju-88G系列凭借Ju-88本身强大的运载能力,装备着大量优秀的雷达和火力,搭配排气管抑光器的使用,Ju-88G成为当时欧洲战场上装备最齐全、体积最大的夜间战斗机,部份的G系列战斗机甚至搭载有用来攻击轰炸机群的空射式火箭,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拦截的效率。
Ju-88G共有四个型号:G-1、G-4、G-6和G-7, 每个又有二至三个衍生型号装载不同的军备和雷达。1944年夏天开始服役。

二、性能指标
尺寸数据:翼展 20.13米,机长 16.4米,机高 4.85米。
重量数据:空重 91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1310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速度 643千米/时,升限 10000米,航程 2300千米。
武器装备:六门 20毫米机炮,两挺 7.62毫米机*。
动力装备:两台Jumo 213E发动机,功率 2*1800马力。
  该机是由著名的容克88型轰炸机改装而成。安装了鹿角式雷达线,可在暗夜中准确攻击目标,是世界上最早装备雷达的战斗机之一,曾造成英国夜间轰炸机较大损失(难过不用眼看都能打,那歌声是是电磁波吧!!)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还真短啊!!!
补充:
机载雷达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装备,它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其回波,由此来发现目标并测定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及其它特性。

  很难说涉及究竟谁是第一部雷达发明人。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最早投入实用的军用雷达是由英国研制的。其中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沃森-瓦特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沃森-瓦特当时任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无线电研究室主任,20世纪30年代初曾领导利用无线电波探测电离层的研究,他使用阴极射线管接收和显示无线电回波,并计测电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从而确定电离层的高度。1935年1月,当他受英军委托研究利用电波探测空中飞机的装置时,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迅速研制出对空警戒雷达的试验装置。2月26日,沃森-瓦特为军事部门领导人进行雷达表演,雷达探测到了16公里外的飞机。后来经过改进,到1936年1月,沃森-瓦特雷达探测距离已达120公里。 鉴于雷达所具有的受天候的影响小、观测距离较远等优点,为了对付夜间上浮的德国潜艇,英国人决定将雷达搬上飞机。1937年7月,世界上第一部机载雷达由英国科学家爱德华·鲍恩领导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鲍恩等人从1935年开始研制机载雷达。在1937年年中研制出一部小型雷达,并把它安装在一架双发动机的安桑式飞机上――这架安桑式飞机便成为最早载有雷达的飞机。7月至9月,机载雷达进行了多次试验,证明它可探测到16公里以外的水面舰艇。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面对纳粹潜艇战和对巩固空袭的威胁临近,鲍恩博士主持研制的ASV Mk1/ Mk2型机载对海搜索雷达和A1型机载夜间载击雷达正式装备英国,成为世界上首批实用机载雷达。它们采用的是米波波段。后来又对这两种雷达进行了多次改进,在打击德国潜艇和夜间轰炸机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对付德国空军夜袭的飞机,英国人发明成功截击雷达后不久,就开始研制一种专门的夜间战斗机。英国人对一种双发轰炸机进行改型设计,加装了当时英国最机密的夜间截击雷达,开发出世界上第一种夜间截击机――“英俊战士”夜间战斗机。该机于1939年7月首飞成功,1940年11月19日第一次在夜间击落了德国空军的轰炸机,首开用机载雷达拦截并击落敌机的先河。

  随后,德国空军以牙还牙,1943年10月,德国人开始在飞机上试验“利喜顿斯泰恩”机载雷达。装有这种新型机载设备的德国战斗机开始给空袭德国的盟军飞机带来很*烦,不少飞机被击落。

  1940年2月,英国人研制成功多腔磁控管,为机载雷达跨入微波波段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英、美的国际合作使雷达技术与生产迅速取得成效,并在1942年开始批生产。

  尽管早期的机载雷达体积和重量均很大,探测距离较短,且可靠性也很差,但它们总算是使飞机具备了全天候能力,可以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因此,主要航空大国装备机载雷达的飞机越来越多,它们击落的敌机数量也节节攀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较著名的夜间战斗机型号有英国的哈维兰“蚊”式Mk,德国的He.219a-2/R1、容克斯Ju.88g-7、道尼尔Do.217N-2,美国的P-61、P-70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向日本本土逐步推进时,遭受了日军“神风”特攻队自杀式的疯狂攻击,舰船损失很大。

  为了改善舰队的对空警戒能力,扩大其对海上目标的监视范围,尽可能远地发现和拦截日军的自杀性飞机,1944年美国海军开始了用空中预警机取代雷达警戒舰的研究,一部AN/APS-20型雷达被安装在一架TBM“复仇者”式舰载*攻击机上,将其改装成TBM-3W型预警机。试验获得成功后,1945年3月,TBM-3W型预警机正式配备到航母上。该型机也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空中预警机。☆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P-61A型战斗机装备的SCR-720型机载截击雷达
这才觉得够


[ 此贴被freedom123在2008-08-08 22:47重新编辑 ]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20(有希の雪)

107

主题

74

存在感

27

活跃日
 3 

SOS团新手

1楼
发表于 2008/08/08 | 编辑
对了 , 桑尼娅的也是黑袜啊!

21

主题

80

存在感

9

活跃日
 4 

SOS团一星级★

2楼
发表于 2008/08/08 | 编辑
LZ又来介绍了~~~~~~你太强悍了~~~~~~~~~~~~

39

主题

168

存在感

92

活跃日
喵~离线 片羽の妖精
 5 

SOS团二星级★★

3楼
发表于 2008/08/08 | 编辑
看了flagcustom的贴桑尼娅的角还可能是HE-219的天线


所以补充一下HE-219的资料
  二战期间德国航空部技术局认为由于各类用途飞机的技术要求不一致,所以一种所谓“多用途”飞机只能因为各类因素互相牵制而带来平庸的结果。卢瑟因此把 P.1055 项目分拆成两个计划:第一个成为改进的 P.1055 项目,将使用更为强有力的 DB 613(两台并联的 DB 603G)引擎和四人座舱,以制造出一种优秀的、能同时承担起战略和战术侦察任务的轰炸/侦察两用飞机。计划了三种不同的机翼面积以达到执行各类任务时理想的速度:42.5 平方米(686 公里/小时)、50 平方米(686 公里/小时)、57.5 平方米(653 公里/小时)。第二个计划称为 P.1056 项目,目标是设计出一种双座驱逐机(德国空军用来称呼 Me 110 之类的双座双发大航程战斗机),机翼面积 42 或者 37 平方米。它将在机翼上安装 2 门 MG 151 机炮,机身上还有 2 门。最大起飞重量 11,000 公斤,能装载 2 枚 1,000 公斤*,高度6000米时的时速达到 745 公里/小时,航程 3,000 公里。1941 年中,在还没有得到航空部技术局发展合同的情况下,亨克尔又将 P.1055 项目分解成4种不同的飞机配置,希望以扩大卢瑟的基本设计涵盖来确保合同到手。配置的具体情况可以见下表:
机翼面积 引擎 重量
42 平方米 DB 613 12,200Kg
37 平方米 DB 613 10,600Kg
32 平方米 DB 610 9,100Kg
32 平方米(其余配置与上栏稍有不同) DB 610 9,100Kg
  1941 年 8 月,航空部技术局做出了最后决定。P.1055 项目“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给出的理由是它采用的引擎安排方式没有经过验证以及过多使用未经实际考验过的先进技术。于是狂怒的亨克尔解雇了罗伯特.卢瑟。为了尽一切努力挽回损失,亨克尔又一次把 P.1055 项目改为 P.1060 项目,并迅速完成了设计图纸。这次采用了偏上布置的中单翼,去除了一些太过怪异的设计内容,使用 DB 603G 引擎。后期又把引擎改为 DB 603G 的发展型号——DB 614。它其实是一台加装三速增压装置的 DB 603G,可以根据不同飞行高度而调节增压比率。引擎被置于一个特殊形状的壳体内,整体看来又粗又长,没有采用传统的管状外形。这样两具引擎就可以整体安置在机翼结构上,不必采取吊装的形式,而且具备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征。
  P.1060的武器有两种:机腹下的攻击武器包括两门 MG 151 机炮和一门 MK 103 30 毫米机炮;用于防护的遥控炮塔在机身背部和腹部各安置一个,由 FA 13 液压系统驱动 MG 131 13 毫米机*,坐在回转座椅上的第二名机组乘员负责控制。亨克尔寄希望于空军能与之签署一个进一步发展合同,所以安排了生产 12 架原型机,首飞定于 1942 年 9 月 1 日,而在 1943 年夏天可以正式投产。当第一架原型机开始建造的时候,航空部技术局又一次让亨克尔失望:他们宁愿要 Ju 88、Me 21 0或者是 Ar 240 来执行“重型驱逐机”任务。但 1941 年 11 月中第一架原型机还是在罗斯托克附近的曼瑞纳亨(Marienehe)工厂投入了生产。亨克尔力图让 P.1060 成为以下四种类型飞机的候选者:
  1 高空侦察机
  2 高空重型昼间战斗机
  3 夜间战斗机
  4 高空夜间战斗机
  亨克尔很明显地把赌注压在了飞机的高空性能上,希望能获得空军的合同。但最终他等来的只有失望。直到卡姆胡贝尔将军访问了亨克尔公司,并在曼瑞纳亨工厂实地查看了 P.1060 原型机以后,事情才有了一线转机。
  1941 年后期,英国皇家空军的夜间轰炸机群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强大的地步。现有的容克斯 Ju 88 和梅塞施密特 Bf 110 夜间战斗机疲于奔命。特别是夜间截击雷达(德律风根 Telefunken 公司的 Fug 212“里希施泰因Lichtenstein”BC 雷达)上机以后,其额外的重量和笨拙的天线外形严重降低了战斗机的速度和机动性能(一架 Ju 88 的时速要减小 40 公里/小时),部队急需速度快、机动好、火力猛的新型夜间战斗机。而 P.1060 的卓越性能正是夜间战斗机部队梦寐以求的。
  卡姆胡贝尔将军立即要求与亨克尔公司签订一个发展合约,并迅速指派一个相应型号代号——于是 He 219 诞生了。主要技术要求来源于上述的类型 3 和 4,分别代号 He 219A 和 He 219B,发动机为 DB 614。但是这种逼迫式的方法也为卡姆胡贝尔将军和亨克尔树立了一个敌人,那就是掌握空军建设和装备发展大权的艾哈德.米尔契(Erhard Milch)元帅,最终这两个人连同 He 219 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He 219B 高空夜间战斗机相对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它的翼展从 18 米延长到了 28 米,由一对 DB 614 引擎驱动,同时带有一个可容纳三名乘员的增压座舱。但相对来说更实用的 A 型还是先发展出来了。1942 年 1 月 22 日卡姆胡贝尔将军再次访问了曼瑞纳亨,讨论了一些 A 型机上标准设备的改变,其中也包括在机上配置 GM1 氮氧化合物喷射装置以提高发动机性能。

无武装的 He 219V1
1   942 年 3 月 11 日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内林格先生通知亨克尔:由于发展的延误,原定提供的 DB 603G(DB 614)引擎只能更换为可靠度较高的 DB 603C 引擎。而 DB 603C 只不过是将 DB 603A 引擎的传动比降低到 1:1.7 而已。就是这样,供原型机使用的引擎也要在 1942 年 8 月才能提供。亨克尔只好利用 3 月到 8 月的这段时间来改进设计和测试遥控的液压驱动炮塔。试验和研究的结果显示出在未来的飞机上还是去掉液压炮塔比较好:FA 13 液压系统在高速飞行时动力不足、维修困难、而且增加了飞机重量。火力的降低通过其它方法弥补:将机腹下的攻击武器调整为四门口径可选的机炮,翼根处还配有两门 MG151 20 毫米机炮,弹药则储存在机身中部。整个开发合同,包括飞机的试飞都是以“驱逐机”计划的名义进行的。计划中要建造的原型机有:V1(V 代表试验的意思)、V1 Ers. (Ersatz = 替代)、V2、V3、V3 Ers、V4、V5、V5 Ers、V6、V7、V7 Ers 和 V8。到 1943 年 6 月 25 日,整个计划的原型机减到了 4 架,即 V1 到 V4。共有 20 架 He 219A-0 预试生产型号生产了出来,并重新以 V(Versuchs)编号来命名。
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是:也许英国皇家空军知道罗斯托克附近的亨克尔工厂即将生产出他们的死敌,所以在 1942 年 4 月对它发动了几次攻击:可是 4 月 23/24 日夜里派出的 161 架轰炸机里只有 18 架前去轰炸工厂,其余都去炸罗斯托克市区了,当晚亨克尔工厂没有损失;第 2 天晚上又来了 125 架轰炸机,依然只有 34 架前去轰炸工厂区域,而且*都没有命中目标。但德国人或许也被这种毫无成效的轰炸迷惑了,竟然在第三个晚上的袭击里还是让(128 架轰炸机里的)18 架英国轰炸机得手了。这回工厂被炸的不轻(细节下文会提到),但综合看来 414 架次的空袭中只有大约 70 架次(17%) 是针对亨克尔工厂的。而这 70 架次的空袭中,只有 25% 起了作用。4 月 26/27 日夜里,英军进行了第四次空袭,但现在已知的记录非常混乱。可能有 100 多架飞机分成两队袭击了市区和工厂,英军战史里将两者的突击都称为“非常成功”。这也跟当时英军所喜爱的“面积轰炸”方式有关——往往居民区比起工厂来面积更大,也更容易摧毁。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头头哈里斯爵士将军就曾经有过“尽管工厂遭到大规模破坏,这也不过是一种额外的收获。通常总是以城市的中心为瞄准点的。”的论断。
【He2*事表】
28/04/40–项目提交帝国航空部
30/9-1/10/1940亨克尔向帝国航空部提交P.1055项目草案
08/41-P.1055未被接纳,同时P.1060在航空部技术局支持下开始研制
11/41-帝国航空部发布了对下一代“夜间战斗机“的具体技术要求
01/42–亨克尔公司提交He219A夜间战斗机计划
02/42-亨克尔公司提交多用途的He219B飞机计划
上文提到的He219V1号机在战后展示会上的全貌
02/42–第一架原型机开始制造
03/42–一次皇家空军的夜间突击造成了He21980%的图纸被毁
17/08/42–卡姆胡贝尔将军要求亨克尔公司在43年4月向夜间战斗机单位提交He219A夜间战斗机
11/42-V1第一次试飞
12/42–在佩内明德进行武器测试
23/03/43赫尔曼少校试飞了He219。最初四架试验机制造完成。
25/03/43在斯崔伯少校的组织下,V1与一架容克斯Ju188(无武装)和一架道尼尔Do217N-2飞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充分肯定了He219的优越性,空军订单增加到300架。
04/43–在塔纳维兹进行武器试验。
06/04/43–亨克尔报告卡姆胡贝尔:由于材料短缺、敌人的空袭和工厂疏散行动,He219的产量无法超过每月10架。
11/06/43-He219(V9,G9+FB)第一次执行战斗飞行任务,飞行员维尔纳.斯崔伯少校。当晚击落5架英军重轰炸机!
15/06/43–帝国航空部与亨克尔公司的会议:米尔契企图“终结”He219。
07/43–在维也纳完成了所有预试生产型号的生产(He219A0/R3)。
08/43–在V19上首次测试“斜乐曲”系统。
09/43–生产在罗斯托克和米莱克工厂同时开始
05/12/43–在生产计划讨论会上米尔契又一次企图“终结”He219项目。
12/43–航空部技术局、米尔契(空军装备及生产主管)以及亨克尔公司一起召开会议:航空部技术局向亨克尔施加压力:在米莱克工厂全部投入生产以后,必须达到月产100架的产量。否则整个项目取消,工厂转产Ju88。
03/44–交付第一架He219A-5
13/06/44–完成第一架He219A-7


【使用过He219的作战单位】
NJG1第1夜间战斗机联队-I.II.IV大队
NJG1第2中队的一架He219A。当时基地在缪斯特近郊的汉多夫(Munster-Handorf)。它的机体上下涂装色彩不同,可以见到明显的分界。机头部分有NJG1联队标记。它在后期安装SN-2雷达时保留了C1雷达,机头有大小两种天线组
Nachtjagdgruppe10第10夜间战斗机大队
NachtjagdstaffelNorwegen(Luftflotte5-West)挪威独立夜间战斗机中队(隶属西线第5航空队)
7./NJG5第5夜间战斗机联队第7中队


【实战记录】
    最初配备He219的实战部队是在文洛的NJG1,它是第12航空军的一部分。1943年5月,NJG1对He219V7、V8和V9号样机进行了实战试验。第一次战果由斯崔伯少校创造。

    在战斗中,他的最终夜间战绩达到33架击落。照片显示出这架飞机奇特地把右机翼下面涂成了黑色,以帮助地面高炮部队区分目标之后,接替斯崔伯的I./NJG1指挥官弗兰克(Hans-DieterFrank)上尉驾驶机身编号G9+CB的He219A-0在1943年9月27日于汉诺威上空与一架友军的Bf110相撞身亡,指挥权由莫瑞(ManfredMeurer)上尉接下,在3个月的战斗中该大队共击落敌机65架。

    1944年1月21/22日的那个夜晚可能是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最悲痛的时刻:两位击落过极多敌机的夜间王牌同时阵亡于与英军轰炸机群进行的大规模战斗中,其中一位的座机就是He219A-0。那天当时的德国空军夜间第一王牌,有着79架夜间击落记录的第3夜间战斗机联队联队长海因里希.祖.夏彦-魏廷根亲王少校(HeinrichPrinzzuSayn-Wittgenstein)在马格德堡(Magdeburg)上空驾驶编号为R4+XM的Ju88C-6夜间战斗机击落了4架英军的“兰开斯特”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后座机被击中(来自护航的“蚊”式夜间战斗机或者是英军轰炸机的回击火力不明),跳伞时身体撞到了自己飞机的尾翼上,造成昏厥后未能打开降落伞(丧生过程与42年在北非沙漠上空阵亡的德军“非洲之星”马尔塞尤一模一样),坠地身亡,年仅27岁。他的83架飞机击落战绩在世界夜间王牌中最终排名第3。

    而就在不远处的夜空中,第1夜间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曼弗雷德.莫瑞也在拦截一支前往柏林的英军机群。他的座机是一架He219A-0"G9+BB"(机体流水编号190070)。在采取“斜乐曲”攻击法成功击落一架英军“兰开斯特”轰炸机后因为转弯不及,与他的牺牲品撞在了一起,双双爆炸起火坠落,莫瑞战死。他的继任者是菲尔斯特上尉,但是似乎使用He219后NJG1第一大队的大队长都交上了噩运,菲尔斯特于1944年10月1日的试验飞行中坠机身亡。最后一任队长维尔纳.巴克上尉在盟军地面部队到来之际放弃了一直使用的文洛基地,后撤到缪斯特近郊的汉多夫,之后又撤退到杜塞尔多夫设立基地并且在那里呆到战争结束。

    He219的疵点也许就来自于这些战例,许多人评论它由于追求高速而过于减小翼面,使得水平机动性能较差。如果莫瑞上尉那晚驾驶的是Bf110或者是Ju88,很可能就会逃过此劫。但无论如何,He219的空中相撞事故似乎在夜间战斗机型中是偏高的。

    不可否认的是,He219还是在实战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1943年,英国皇家空军夜间行动的战损率为3.6%,当然这与“谷糠”干扰措施(在空中撒放铝箔条)及另外一些电子反制措施投入使用有关;而在1944年3月,战损率就上升到12%——一个比起同期美军昼间轰炸机部队11%的战损率还要高的数字!英军先后在柏林和纽伦堡上空受到重创。特别是后者,德军夜间战斗机部队凭借一些客观有利条件和“猫头鹰”+“斜乐曲”的优越性能,将795架来袭敌机中的94架击落,另外还有70余架带伤返航!接近五分之一的伤亡最终使英军的轰炸攻势得到了缓解。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图片需登录后查看

12

主题

66

存在感

4

活跃日
 3 

SOS团新手

4楼
发表于 2008/08/08 | 编辑
真长的说
没耐心看呀

45

主题

196

存在感

56

活跃日
喵~离线 居委会大妈
 5 

SOS团二星级★★

5楼
发表于 2008/08/09 | 编辑
桑莉亚,超萌,呆,柔,声音,火箭炮,样样都GOOD

181

主题

903

存在感

164

活跃日
 8 

SOS团五星级★★★★★

6楼
发表于 2008/08/09 | 编辑
=v=有那天线的桑尼娅真萌...

56

主题

57

存在感

146

活跃日
 4 

SOS团一星级★

7楼
发表于 2008/08/09 | 编辑
桑尼娅不是苏联人吗,怎么顶一个德国产的天线?

21

主题

80

存在感

9

活跃日
 4 

SOS团一星级★

8楼
发表于 2008/08/09 | 编辑
连天线你都能查出个资料~~~~~~~LZ你真是无敌了~~~~~~~~~~·

329

主题

900

存在感

756

活跃日
帅哥离线 人道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9楼
发表于 2008/08/09 | 编辑
残念呀第六话在极影下完但是看不了
lz的介绍还真配得上那昵称

关于我们|无图版|SOSG WIKI

Copyright © 2006-2024 SosG.Net
Total 0.017938(s) query 8, Gzip enabled,  沪ICP备070066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