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58|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世纪之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日出”.-.理查·施特劳斯.-.2001太空漫游[增加NMMP3下载]

209

主题

707

存在感

223

活跃日
喵~离线 如风一般的法师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发帖: 17903
SOS币: 2127
注册: 2007-06-06
访问: 2015-09-03

楼主
发表于 2010/01/13 | 编辑

猜你喜欢: 查拉图斯特拉·序章日出, 2001


《2001太空漫游》,这部影片脱胎于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1948年的短篇小说"The Sentinel",当时的情节只包括Floyd博士在月球的部分。后来库布里克开始着手写剧本(据说早期版本是有剧情的),克拉克同时写小说,二人彼此启发,互相影响。这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使得库部里克成为小说实际上的第二作者。
  库布里克几乎花了四年时间拍摄此片,其中一年半用来完成片中的250个特级镜头。本片全部预算1050万美元(在上世纪在60年代),而其中的650万花在了特技制作上。该片摄制的胶片总长是最终版本的200多倍。成为继Charlton Heston的宾虚之后,米高梅公司的第二部惊世巨作。 )
    而其BGM,采用了著名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著名的的音乐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哲学家尼采的著名作品,其涵盖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这本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以振聋发聩的奇异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招语宣讲“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横扫了基督教所造成的精神奴性的方方面面,谱写了一曲自由主义的人性壮歌,在这本书里,尼采宣告“上帝死了”,让“超人”出世,于是近代人类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异彩虹。
  电影选取具有多重意义的音乐,很有深意。

BGM有长达21秒的低沉的开始  

[Full Screen]

卡拉扬指挥的第一乐章完整版

[Full Screen]

等等我找一找影片开场

[Full Screen]


以下评论为转帖,至于详细的评论还是请有兴趣的团员自己去找吧~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创意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同名着作,是描写无神论者从唯心走向唯物的一个富于哲理的过程。全曲共飞9段。第一段“日出”的标题是理查·施特劳斯自己加上的。虽然只有短短的1分30秒的音乐,却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情景刻画的极为深刻。由于这段音乐强大的气势和艺术表现力,常常被喜爱音响的朋友作为试机用的片段。其余8段的名称均来自尼采的原着,它们分别是“来世之人”、“渴望”、“欢乐与激情”、“挽歌”、“学术”、“康复”、“舞曲”和“梦游者之歌”。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受哲学家尼采的同名散文启发而作。着名的“引子”部分表现“日出时人类感觉到上帝的能量”,一个起初由小号悠远地奏出的庄严题旨,一波波地被推向包括管风琴在内的乐队全奏的高潮,壮丽而神圣。此后经过了追求爱情的悲哀和追求科学的徒劳,这位“超人”终于摆脱了这类常人惯有的烦恼而进入到“舞蹈之歌”的欢乐佳境,而最后的“夜晚漫游者之歌”,以高音部的木管和小提琴奏出b大调和弦,而以低音提琴在c大调上拨奏,既象征着“超人”的灵魂上升而世界则在他下面沉沦,又是多调音乐的一个先例。


《2001年太空漫游》:

先让我们从眼睛和耳朵的盛宴谈起。
   “眼睛”
   "you''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it"-----影片宣传语之一
  据说当年的嬉皮士们是躺着看完这部电影的,因为影片那无比绚丽的视觉冲击可以让他们体验嗑药后的幻觉快感;而且干脆有人怀疑库步里克是在吸食LSD之后拍摄了这部影片。  
  本片的特技小组由老库亲自挂帅,组员包括Con Pederson, Wally Veevers,和Douglas Trumbull。这里不得不提Douglas Trumbull,还记得影片最后穿越星门的那场戏吗?就是由他设计的名为"Slit Scan"机器完成的。还有,这位视觉大师也是《第三类接触》和《银翼杀手》等片的幕后英雄。 
  提示一下,拍片那会,人类还没有从外太空发回的地球照片,更别提月球和木星的。一年之后(1969),人类首次登月。
   "the most technically complex movie ever made"-----影片宣传语之二  
  本片的技术顾问是Frederick Ordway 和Harry Lange,二人均曾在NASA担任宇宙飞行器的设计工作,无与伦比的真实性使得本片成为硬科幻的圣经。举个例子,当Dave架着他的pod(球状飞行器)打开母船“发现号”的舱门时,在他操纵机械手臂旋转舱门把手之前,他首先伸出了第二只机械手臂抓住了另一处把手。为什么?别忘了,外太空没有重力和摩擦---如果不事先固定,那么旋转的将不是舱门把手,而是Dave的pod!  
  另外,Ordway还说服了一打企业巨头参与影片制作,报答是让他们的公司logo在片中露脸,以此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这使得IBM,波音,贝尔,希尔顿,通用电气等恐龙级企业的标志得以在2001年的太空纪元里继续称霸(bill:“where the hell is MS?!”)。  
  影片的技术前瞻性在今天得到了惊人的证实。如穿梭机,太空站,卡式电话,超级电脑。总之,在这之前,是1902年的《月球之旅》;在这之后----天哪,还是让后人数吧。   
   “耳朵”  
   “此时无声胜有声”---
  你是说声音吗?God,你一定是在开玩笑----难道你没注意到整部影片的第一句话出现在25分钟之后吗?(冷冰冰的:“Here you are, sir. Main Level D”)还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所有的对白加在一起也不足半个小时!----除了宇航员那粗重的喘息声。 [j]J_S9jJ
  是的,我不仅注意到而且很高兴,终于有人尊重我在初中学到的物理知识了----真空中不传递声波。
   “此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本片最为人称道的声音运用要数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和理查德斯特劳斯的“泽拉图斯特拉如是说”(Johann Strauss "An der schoenen blauen Donau";Richard Strauss"Also Spracht Zarathustra")。前者舒缓优美,用于烘托太空船泊船进港的宁静气氛(电影星际旅行中Kirk登船的桥段直接取自这里);后者激昂壮美,用于歌颂人类进化的狂喜(Strauss用此曲表达尼采关于超我的论点)。
  库布里克原本请来Alex North创作原声音乐,但在影片剪辑时临时用到这两部古典音乐,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声画绝配。
  另一首反复运用的主体曲是Gygory Ligeti的安魂弥撒。分别用于片头序曲(3分钟,画面全黑),猿人苏醒,木星任务。
  除了古典音乐,老库还混入了迷幻之声“Pink Floyd”的两首作品。分别是取自专辑《Meddle》的Echoes和取自专辑《Atom Heart Mother》的Atom Heart Mother Suite。全部用于最后一幕“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其与画面配合的天衣无缝(包括长度)实在令人惊叹。



下载:


纳米盘下载:



[ 此贴被talrashar在2010-01-14 13:28重新编辑 ]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100(火原のKazuki)

关于我们|无图版|SOSG WIKI

Copyright © 2006-2024 SosG.Net
Total 0.014394(s) query 7, Gzip enabled,  沪ICP备0700664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