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860|回复: 64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探讨小说语言表达技法和文风的定位

622

主题

661

存在感

163

活跃日
喵~离线 see...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发帖: 10609
SOS币: 5688
社团: YUI's stories
社团: 夏目友人帳
注册: 2007-07-08
访问: 2023-0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02/10 | 编辑
---------------------------------------------------
今天只谈文学。

话说LZ通过几个月的观察,发现文区很多笔友的语言表达和行文风格都有些类似,那种感觉就像在读一本汉译的日本轻小说。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点没有。

有一阵子,我也想尽力把文风往这个方向上靠,可是自己读着就很不习惯。所以近些日子以来,我都是挑中国作者的原著看,而很少再读外国小说的汉译本。

但我特别苦恼的是,每读完一篇中国作家的文艺作品,写文时就会不自主的模仿,以至于长期定位不了自己的风格。

啊,定位还真是个大问题!

参与者:
亚瑟王冠----188sosb
SOSのSOLA ----188sosb
H.HL----188sosb
凉风吹过De夜----188sosb
MAXKILL----188sosb
月若凄----188sosb
重点色长毛猫----188sosb
SchwarzNacht----188sosb
さびしい----188sosb
200705001----188sosb
破晓的流光----188sosb
RSA----188sosb
阿莉卡----188sosb
绫轩(不算)
沢井麻耶----188sosb
yagamiw----188sosb
范克里夫上尉(不算)
星绯の月 ----188sosb
TURN-0-oo----188sosb
LのテーマB----188sosb



讨论正常结束。发放福利。——巴


[ 此贴被巴落压在2010-02-16 15:12重新编辑 ]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188(巴落压)

82

主题

560

存在感

626

活跃日
喵~离线 Always ANGRRRRRRY!!!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1楼
发表于 2010/02/11 | 编辑
其实这帖从头就提出了一个假命题——轻小说=通俗文学。

轻小说其实与文学形态并没有多大关系,轻小说的特点是由漫画为封面,文中有插画并常以文库版的方式出版,起初的受众定位是少年人群,而内容也以轻松通俗为主,但随着近几年趋向多元化的发展,轻小说的受众与创作结构的有所改变,因此以“轻小说=通俗文学”这种旧有的观念来定义轻小说是有误的(总觉得轻小说由我来说明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果然这种工作还是交给乔叟和乌鸦老师比较好)。

就拿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为例,去年出版了由小畑建绘制封面,以文库版形式出版的《人间失格》,此版本的《人间失格》也可以称为轻小说。

现今普遍存在的通俗小说创作风格雷同的现象(特别是在网络上),归根究底其实还是与社会的价值观及审美观变动有关,这里也不宜展开下去,不过就文学作为审美个性的创造,是充分个性化的活动这个原则来说,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注意与反思。不过并不是说模仿就一定是不可取的,只要以不影响审美个性为前提,再多的模仿都可以接受,毕竟,技法仅仅是技法。

PS:流光啊,你那羽毛球的例子不适合,打羽毛球是不需要审美个性的XD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188(巴落压)SOS币:20(凉风吹过De夜)

82

主题

560

存在感

626

活跃日
喵~离线 Always ANGRRRRRRY!!!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2楼
发表于 2010/02/11 | 编辑
“说到底,还是要回归基本。不是回归所谓的写小说的原动机,而是回归技法的基本。”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想法。

所谓回归,不是回归巩固技法的原点,而是回归到基本的个性化审美练习上。

个性化审美是文学创作的基础,而个性化同时也是文学的重要本质特征之一,以独特的审美为前提才能诞生出优秀的文学。

所谓文,就是回应心中的感动(再抓来用一次)。

这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转化一下就是:文学不止是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体验,且这种情感体验并非可有可无的,而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情感体验作为审美的温床,若其丧失了独特性,则审美必然失去个体性,而失去了个体性的审美,堕于流俗便是在所难免的了。

主楼所说的那些雷同的状况,审美单一是其根本性原因,而手法文风的类似则仅仅是审美单一的一个表层面相。早在通俗文学兴起,本雅明在《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高歌通俗文学的进步性与民主性之时,阿多诺便敏锐地觉察到了通俗艺术泛滥将带来的致命弊端——“文艺工业”的娱乐性与商品性将对艺术的审美价值与个性特征带来毁灭性的伤害,而我们现在所身处的时代,便是阿多诺预言中的那个最糟的时代。

于是在我们便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在网络上,找十篇同类通俗文学,至少七篇会是相同或类似的审美取向,同理也适用于抒情文学中,而少数尝试纯文学创作的,也会犯下如同http://www.sosg.net/read.php?tid=370820一样的错误(蛋蛋别怪我)。换个角度观察一下现今的出版市场,也不难发现畅销的通俗类文学中审美单一的现象同样严重,而纯文学及抒情文学则是问津者寥寥。要分析这种令人伤感的现状,那便不得不分析一下市场经济社会给艺术作品带来的“礼物”。市场经济社会下,生活的无意义性被无限扩大,在浮躁的功利主义驱使下,一批又一批的量产“艺术作品”从市场这个无机质的,只懂得价格不懂得价值的流水线上下线。作为这些量产“艺术作品”主要受众的青少年集群,由于年龄阶段问题,其所受的影响必然是最大的,同时作为主要社会审美取向与接受指导的大众媒体,却并没有在关键的时刻起到正面的作用,反而大肆鼓噪,与功利主义同流合污,制造出了众多所谓的“文学明星”,这对青少年集群的审美接受与取向都造成了相当的负面作用。反之,那些理性的,知性的声音则只能被逼窝在角落,无法对社会审美产生任何有力的指导及批判。

在叙述完审美个性的重要性之后,话题回到最初提出的个性化审美练习上。乍看之下,这个“个性化审美练习”的概念也许很抽象,但其实掰开揉碎了,便也不难理解:

充实自我,开拓视野,勤于思考,戒焦戒躁(初中黑板上国旗旁挂的???)

以上简述了几点文学创作中寻常的心得,当然文学研习的要点远远不止这么这些,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思虑,这也是生活的一大乐趣,而生活便是文学的源泉。

“近源泉者明智。”

诚然,创作技法是文学创造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然而结合现状而言,一味地强调巩固练习写作技法是于事无补的,仅是治标而不治本(能否治标还不得而知)。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SOS币:15(凉风吹过De夜)

82

主题

560

存在感

626

活跃日
喵~离线 Always ANGRRRRRRY!!!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3楼
发表于 2010/02/11 | 编辑
我只是个修电脑的好人XD

82

主题

560

存在感

626

活跃日
喵~离线 Always ANGRRRRRRY!!!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4楼
发表于 2010/02/11 | 编辑
资料倒是没查过(非科技类的几乎不用查),写倒是写了半天,40度天气,人承死狗状,没办法啊(笑

82

主题

560

存在感

626

活跃日
喵~离线 Always ANGRRRRRRY!!!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5楼
发表于 2010/02/12 | 编辑
所谓个人审美就是个人生活在审美活动中的升华,是人的自我实现,其也必然与个人社会经历有关,然而个人审美的价值与个人社会经历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子尤的审美个性是子尤的,不是其同社会,同年龄层的人所共有的,反之同年龄层其他人的审美个性并不是子尤的,他人的审美个性也;纳博科夫的文学是纳博科夫的,不是其同时代,同遭遇的人所共有的,反之,同时代的其他文学并不属于纳博科夫。并非说只有拥有戏剧性人生的人才能拥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审美个性,个人审美基于个人生活的点滴,是个体对身边的一切事物的思考与情感投射的升华,是不可复制的私密性超验。现在的普遍的问题并非无法言说,而是言之无物,大多给人的感觉是“真空感”,过分矫饰,精于辞藻的雕琢至滥情,脱离了生活,文学的现实层面及审美个性丧失,成了“华丽的棺桶”。

文学以现实生存为基础,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的创造,无论作者如何得富有才气,多么得特立独行,其都是现实生存的产物,受现实生活的制约。文字游戏与文学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是空中楼阁,后者必须是脚踏实地,脱离了社会的写作,其结果必然只是单纯的自娱自乐,沦为无审美价值的文字游戏。而书本作为文化与知识的载体,是现实社会的一种侧面反映,同时也是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社会生活与参与提供了作为审美独立性基础的普遍性,是培养审美及写作的必要存在。

“文学是生活这片荒芜大地上盛开的鲜花。”

然而基于现状,这句话不得不变成

“‘文学’是由棺材中伸出的手为自己所折叠的纸花。”

82

主题

560

存在感

626

活跃日
喵~离线 Always ANGRRRRRRY!!!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6楼
发表于 2010/02/12 | 编辑
没有审美哪儿来的文学?当然,你要说码字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82

主题

560

存在感

626

活跃日
喵~离线 Always ANGRRRRRRY!!!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7楼
发表于 2010/02/12 | 编辑
我说的都是基本中的基本,离大框架还远。楼主不是说只谈文学么?我可不喜欢跑题(笑

82

主题

560

存在感

626

活跃日
喵~离线 Always ANGRRRRRRY!!!
 9 

SOS团之无敌水王!

8楼
发表于 2010/02/12 | 编辑
我认为你第一段并没有涉及到作者个人审美的问题,倒是几乎都在讨论文学接受,也就是读者的个人审美的问题。我上面举的子尤与纳博科夫的例子仅是为了强调个人审美的独特性,并非是为了讨论文学接受或者其引申出的文学批评,我们讨论的是作者的个人审美不是么?

就所谓作品的共通性与独立性的问题,我认为我在上文中的“社会生活与参与提供了作为审美独立性基础的普遍性,是培养审美及写作的必要存在。”一句已经有了基本完整的描述。

个人审美的价值确实与个人的社会经历没有直接的联系,就好比一个没有受过系统性教育的人个人审美的价值并不一定低于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而至于你所指出的那处矛盾我并不认为有任何矛盾之处。“……其也必然与个人社会经历有关,然而个人审美的价值与个人社会经历却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此句中的“个人审美的价值”结合语境其“个人审美的价值的高低”之意并没有造成任何明显的理解困难,而下文中“脱离了社会的写作,其结果必然只是单纯的自娱自乐,沦为无审美价值的文字游戏。”中的“无审美价值”则宽泛地囊括了主体审美与客体审美,与上文中的“个人审美的价值”并不对应,再换个角度来说,上文的“个人审美的价值”所对应的内容已经进入了审美的阶段,与下文中“无审美价值”所对应的未能进入审美阶段的内容也毫无对应性,故我认为这矛盾只是误解造成的。如果要说有什么容易令人误解的地方,我倒觉得“脱离了社会的写作,其结果必然只是单纯的自娱自乐,沦为无审美价值的文字游戏”此句中社会一词的词义过于狭隘了,应以“现实层面”替代。

称呼的话,只是个代号罢了,随意便行了,叫阿猫阿狗也无所谓(笑

关于我们|无图版|SOSG WIKI

Copyright © 2006-2024 SosG.Net
Total 0.024732(s) query 7, Gzip enabled,  沪ICP备07006640号-3